产后子宫内膜炎可能由产程感染、胎盘残留、免疫力下降、医源性操作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清宫手术、免疫调节、规范操作等方式干预。
1. 产程感染:分娩过程中病原体经产道逆行感染,常见细菌性阴道病未规范治疗。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配合会阴消毒护理。
2. 胎盘残留:胎盘胎膜组织滞留宫腔导致继发感染,多伴恶露异味和持续性出血。超声确诊后行清宫术,术后使用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宫缩,必要时联用左氧氟沙星片预防感染。
3. 免疫力下降:产后贫血或妊娠期糖尿病未控制,削弱子宫内膜修复能力。建议补充琥珀酸亚铁片纠正贫血,糖尿病患者需胰岛素调控血糖,同时加强高蛋白饮食。
4. 医源性操作:宫腔检查或手取胎盘时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操作前需筛查阴道微生态,必要时预防性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严格执行无菌规范。
产后保持会阴清洁,监测体温及恶露性状,出现发热或腹痛加重需及时复查血常规和盆腔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