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时皮肤表面出现水珠可能由排湿反应、局部温度过高、体质因素、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通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1. 排湿反应:中医认为水珠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多见于寒湿体质者,可配合足三里等健脾穴位增强效果。
2. 温度过高:艾条距离皮肤过近或燃烧过旺时,局部高温会使组织液渗出形成水珠,需调整艾条高度至3-5厘米。
3. 体质因素:气虚、阳虚体质者毛孔开阖失调更易出现水珠,建议搭配关元穴艾灸改善体质。
4. 操作不当:艾灸时间超过30分钟或局部重复灸可能导致渗出,单穴灸治建议控制在15-20分钟。
出现水珠后应及时擦干保持皮肤干燥,若伴随红肿热痛需暂停艾灸,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