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引起急性胃肠炎,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或肠穿孔。感染途径包括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接触带菌动物等。
1、病原特性肠炎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耐寒不耐热,可在土壤、水中存活较长时间,常见于禽类、蛋类及未灭菌乳制品中。
2、感染症状典型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水样便或黏液血便),儿童和老年人可能出现脱水或惊厥等重症表现。
3、诊断方法通过粪便培养、血培养或PCR检测确诊,需与志贺菌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腹泻性疾病进行鉴别。
4、防治措施预防需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治疗以补液和电解质平衡为主,重症需用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
日常应注意生熟食分开处理,肉类彻底加热,出现持续高热或血便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