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夜间发热可能由环境过热、水分不足、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节室温、补充水分、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
1. 环境过热:睡眠时被褥过厚或室温过高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建议家长保持卧室温度在24-26℃,选择透气棉质睡衣,睡前1小时开窗通风。
2. 水分不足:日间饮水量不足会降低散热效率。家长需督促孩子白天少量多次饮用温水,观察尿液颜色应为淡黄色,必要时可口服补液盐溶液。
3. 上呼吸道感染:多与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鼻塞、咽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连花清瘟颗粒等药物,发热超过3天需就医排查细菌感染。
4. 泌尿道感染: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有关,常伴排尿哭闹。需完善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建议记录发热规律,避免过度包裹,发热期间可食用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或伴随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