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病性贫血可能由营养缺乏、慢性炎症、骨髓浸润性疾病、遗传性血液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造血原料、控制原发病、骨髓移植、基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1、营养缺乏铁、维生素B12或叶酸摄入不足会导致造血原料缺乏,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并遵医嘱补充硫酸亚铁、维生素B12注射液、叶酸片等药物。
2、慢性炎症类风湿关节炎或结核病等慢性炎症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伴随低热、关节肿痛,需治疗原发病并使用重组人促红素、琥珀酸亚铁、甲钴胺等药物改善贫血。
3、骨髓浸润白血病或转移癌等疾病侵占骨髓腔可能导致病理性贫血,常见骨痛、出血倾向,需通过化疗或放疗控制病情,必要时输注浓缩红细胞。
4、遗传因素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血液病会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表现为黄疸、脾肿大,需定期输血祛铁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手段。
日常需保证蛋白质和含铁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