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可通过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等方式治疗。胆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道感染、肥胖、高脂饮食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1、药物溶石熊去氧胆酸胶囊和鹅去氧胆酸胶囊是常用的溶石药物,适用于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这类药物通过改变胆汁成分促进结石溶解,需长期服用并定期复查。溶石治疗对结石大小和类型有严格要求,治疗周期较长,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2、体外冲击波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利用高能冲击波将结石击碎,适用于单发且直径较小的胆囊结石。碎石后需配合药物促进碎片排出,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血尿等并发症。该治疗对结石位置和数量有限制,复发率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3、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腹壁小切口完成胆囊切除,创伤小、恢复快,是症状性胆囊结石的首选术式。术后可能出现肩部放射性疼痛、胆汁漏等并发症。该手术能彻底解决结石问题,但会永久丧失胆囊储存胆汁功能。
4、开腹胆囊切除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合并严重感染、解剖异常或腹腔镜手术失败的患者。手术视野清晰但创伤较大,恢复期较长,可能出现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5、ERCP取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主要用于胆总管结石,通过十二指肠镜取出结石。操作需麻醉支持,可能出现胰腺炎、出血、穿孔等风险。该技术能保留胆囊功能,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结石较大时需配合碎石设备。
胆结石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肥胖者需控制体重。术后患者需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