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多数情况不严重,但严重程度与穿孔大小、位置及是否合并感染有关,主要分为轻度外伤性穿孔、感染性穿孔、慢性中耳炎相关穿孔、创伤性大穿孔四种类型。
1、轻度穿孔小型外伤性穿孔多由掏耳或气压伤导致,表现为短暂耳鸣和轻微听力下降,通常1-2个月可自愈,期间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
2、感染穿孔急性中耳炎引发的穿孔常伴随耳痛流脓,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穿孔多在炎症消退后愈合,必要时可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3、慢性穿孔反复中耳炎导致的穿孔可能长期不愈,易诱发胆脂瘤,需手术修补鼓膜,常见术式包括颞肌筋膜修补术和软骨膜移植术。
4、创伤穿孔爆炸伤或颅底骨折所致大穿孔常合并听骨链损伤,需急诊行鼓室成形术修复,可能遗留永久性损伤需佩戴助听器。
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出现持续耳漏、眩晕或听力骤降需立即就诊,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