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后出现水泡可能与操作不当、皮肤敏感、留罐时间过长、局部感染等因素有关,轻微水泡可自行处理,大面积破损需就医。
1. 操作不当罐体温度过高或吸附力过强导致皮肤表层损伤。需保持罐体温度适宜,吸附力度适中,破损处可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2. 皮肤敏感角质层薄或过敏体质易出现水泡。敏感人群拔罐前应测试皮肤反应,出现水泡后可用碘伏消毒,避免抓挠。
3. 留罐过久超过15分钟可能造成局部缺血缺氧。水泡较小无须刺破,保持干燥;大于1厘米需无菌抽液后包扎。
4. 局部感染器具消毒不彻底或皮肤有微小伤口引发炎症。伴随红肿热痛需就医,可能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口服头孢克洛。
拔罐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出现发热或化脓及时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