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前两天可能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主要与孕囊剥离、药物作用、个体差异、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有关。
1. 孕囊剥离:米非司酮促使孕囊与子宫壁分离时,可能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点滴出血,属正常药物反应,需观察出血量变化。
2. 药物作用:抗孕激素药物改变子宫内膜血供,部分人群用药后24-48小时即出现褐色分泌物,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3. 个体差异:对药物敏感者可能提前出现撤退性出血,如出血量少于月经最大日用量可继续观察,避免剧烈运动。
4. 激素波动:孕酮水平骤降可能导致内膜不规则脱落,若伴随严重腹痛或出血超过月经量需立即就医排除不全流产。
药物流产期间应每日记录出血情况,准备卫生用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出现发热或大血块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