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酮水平低可能由年龄增长、生活方式不良、睾丸功能异常、下丘脑垂体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替代疗法、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年龄增长男性30岁后睾酮每年自然下降,属于生理性减退。建议保持规律运动,适当补充锌元素和维生素D,无须特殊治疗。
2、生活方式不良长期熬夜、肥胖、酗酒会抑制睾酮分泌。需调整作息,控制体重在BMI24以下,戒除酒精,可配合有氧运动改善。
3、睾丸功能异常睾丸炎、隐睾或外伤可能导致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常伴精子数量减少。可遵医嘱使用十一酸睾酮胶丸、丙酸睾酮注射液等雄激素制剂。
4、下丘脑垂体疾病垂体瘤或卡尔曼综合征会引起继发性性腺功能低下,多合并嗅觉丧失。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必要时使用绒促性素刺激睾酮分泌。
日常可适量食用牡蛎、牛肉等富锌食物,避免长期接触双酚A等环境雌激素,建议每年检测一次性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