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血常规可能出现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轻度下降等非特异性改变。这些指标异常通常与HIV病毒直接破坏免疫细胞或继发感染有关。
1. 淋巴细胞减少HIV病毒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导致其绝对值下降,可能伴随CD4/CD8比值倒置。需通过HIV抗体检测确诊,治疗需尽早启动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
2. 中性粒细胞增多机体应对病毒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时出现的反应性改变。需排查合并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同时维持抗病毒治疗。
3. 血小板减少HIV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诱发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轻度减少可观察,显著降低时需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4. 贫血表现慢性病性贫血或骨髓抑制导致血红蛋白轻度降低。建议补充铁剂、叶酸,重度贫血需输血支持,同时规范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出现上述血常规异常且存在高危暴露史者,应及时进行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确诊后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营养,避免生食及未消毒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