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常见于胸背部、腰部、头面部及四肢单侧,通常伴随剧烈疼痛和水疱样皮疹。带状疱疹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受损程度、病毒再激活、神经节受累及皮肤感染风险升高等因素相关。
1. 胸背部胸椎神经支配区域最易受累,表现为单侧条带状簇集水疱,可能与HIV导致T细胞功能下降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2. 腰部腰骶神经节潜伏的VZV病毒再激活时,常在腰部形成半环形皮疹。建议完善CD4细胞计数检测,必要时联合干扰素治疗。
3. 头面部三叉神经眼支受累可导致眼周疱疹,可能引发角膜炎。需警惕疱疹后神经痛,可选用加巴喷丁缓解症状。
4. 四肢四肢远端疱疹多沿神经走向分布,提示免疫功能严重低下。除抗病毒治疗外,需评估是否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
艾滋病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保持皮疹清洁干燥,避免高糖饮食影响免疫功能,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