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起水泡一般不需要扎破,保持水泡完整有助于预防感染。若水泡过大、疼痛明显或影响日常活动,可在严格消毒后由专业人员处理。
水泡是皮肤表层因摩擦、烫伤或过敏等原因形成的囊状隆起,内含组织液。未破损的水泡能隔绝外界细菌,降低感染概率。日常应避免挤压或摩擦水泡,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减少局部压力。清洁时用温和肥皂水冲洗,覆盖无菌敷料保护。若水泡自然破裂,需用碘伏消毒并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特殊情况下需谨慎处理水泡。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或水泡周围出现红肿热痛时,禁止自行刺破,需及时就医。处理较大水泡时,应使用酒精消毒针具,在水泡边缘刺小孔引流液体,保留表皮作为天然敷料。处理后每日观察创面,出现渗液增多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预防水泡需减少皮肤摩擦,运动时选择吸湿排汗的袜子,新鞋穿戴前充分磨合。若因真菌感染反复出现水泡,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剂。日常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避免长时间浸泡热水,有助于降低水泡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