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脚肿可能由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抬高下肢、限制钠盐摄入、利尿治疗、调整用药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干预。
1、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长期站立或久坐导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液淤积在下肢引发水肿。常见伴随下肢沉重感、皮肤色素沉着。可穿弹力袜促进回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药物方面可遵医嘱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改善静脉张力的口服药物,或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2、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使静脉压力增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多伴有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限制每日饮水量,监测体重变化。医生可能开具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配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改善心功能的药物。
3、肾功能不全肾脏排水排钠能力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常见晨起眼睑浮肿并逐渐波及下肢。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定期检测肌酐值。治疗常用氢氯噻嗪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药物,配合尿毒清颗粒等中成药辅助排毒。
4、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缺乏使黏蛋白沉积在皮下组织,形成非凹陷性水肿。可能伴随怕冷、便秘等症状。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定期复查甲功五项。日常注意保暖,适量增加海带等含碘食物。
5、药物副作用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可能引起水钠潴留。需记录用药与水肿的关联性,由医生评估是否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防止血压或病情波动。
老年人日常应避免高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睡眠时用枕头垫高下肢15-20厘米促进血液回流。适度进行踝泵运动,每小时活动脚踝3-5分钟。监测每日尿量及体重变化,记录水肿部位和程度。若出现呼吸困难、尿量明显减少或单侧肢体突发肿胀,须立即就医排查肺栓塞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