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可能由鼻腔干燥、外力损伤、炎症刺激、高血压、血液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压迫、冷敷、药物止血等方式治疗。
1、鼻腔干燥气候干燥或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水分流失,黏膜脆性增加易破裂出血。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避免用力擤鼻。若反复出血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薄荷脑鼻用软膏保护黏膜。
2、外力损伤挖鼻、撞击等机械性损伤会直接破坏鼻腔血管。儿童常见因手指抠挖导致黎氏区出血。出血时需坐位前倾,用拇指食指持续捏压鼻翼5-10分钟,多数可自行止血。外伤后持续出血需排除鼻骨骨折。
3、炎症刺激鼻炎鼻窦炎等炎症性疾病会使黏膜充血肿胀,可能伴随打喷嚏、脓涕等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收缩血管,配合克拉霉素分散片控制感染。慢性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
4、高血压血压骤升可能导致鼻腔后部静脉丛破裂,常见于中老年人,出血量较大且不易自止。需监测血压并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出血时可用浸有肾上腺素溶液的棉片填塞止血。
5、血液疾病白血病、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能导致反复鼻出血,常伴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确诊后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原发病需针对性治疗。
日常应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反复出血或单次出血超过20分钟未止需就医,尤其伴随头晕、面色苍白等失血症状时。儿童频繁出血建议检查是否存在鼻腔异物或血管畸形,家长需帮助孩子纠正挖鼻习惯,修剪指甲避免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