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脑梗死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脑梗死患者需戒烟限酒,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饱和脂肪酸摄入。适当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持续30-50分钟。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维持在18.5-23.9之间。
2、药物治疗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替普酶注射液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抗血小板聚集常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或阿司匹林肠溶片,需注意消化道出血风险。调脂稳定斑块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需监测肝功能。改善脑循环可选用丁苯酞软胶囊,该药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对于心房颤动导致的心源性栓塞,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并定期监测INR值。
3、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无症状患者或狭窄超过50%的有症状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用于大脑中动脉等颅内大血管狭窄的治疗,术后需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3-6个月。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形成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部分慢性期患者可考虑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改善脑血流灌注。
4、康复训练发病后24-48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床边康复,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等。运动功能障碍者可进行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等神经发育疗法。语言障碍需进行听理解、命名、复述等针对性训练。吞咽障碍患者需进行门德尔松手法、冰刺激等吞咽功能训练。认知障碍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系统进行注意力、记忆力训练。
5、中医调理针灸治疗选取百会、风池、曲池等穴位改善肢体功能,头皮针取运动区、感觉区等对应区域。中药汤剂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含黄芪、当归、赤芍等成分。推拿疗法运用滚法、揉法等手法放松痉挛肌肉。中药熏蒸使用桂枝、红花等药物促进血液循环。耳穴压豆选取神门、皮质下等耳穴点进行持续刺激。
脑梗死患者出院后需长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等检查。饮食上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摄入,每日保证300-500克蔬菜。康复训练需坚持6个月以上,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沐浴水温控制在40℃以下。出现头晕、肢体无力加重等情况时需立即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