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可通过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日常护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丘疹可能与过敏反应、感染、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隆起、发红、瘙痒、疼痛、渗出等症状。
1、局部用药丘疹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缓解炎症和瘙痒。伴有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局部用药需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防止皮肤萎缩或色素沉着。
2、口服药物对于广泛性丘疹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减轻过敏反应。细菌感染引起的丘疹需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严重病例可能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3、物理治疗顽固性丘疹可采用红蓝光照射抑制细菌繁殖并促进修复。冷冻治疗适用于角化性丘疹,通过液氮冷冻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光动力疗法对病毒性丘疹如扁平疣有较好效果,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4、日常护理避免搔抓丘疹部位防止继发感染,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暂停使用可能致敏的化妆品或洗涤剂,饮食上忌辛辣刺激食物。温水清洁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
5、手术治疗巨大或长期不愈的结节性丘疹可考虑手术切除,术后需预防瘢痕形成。皮脂腺囊肿继发的丘疹需完整摘除囊壁防止复发。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切除、电灼或激光气化,需根据皮损特点选择。
丘疹患者应避免自行挤压或挑破皮损,防止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注意观察皮损变化,如出现化脓、发热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过敏体质者需远离已知过敏原。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