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切除、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控制尿酸等方式去除。痛风石通常由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引起,表现为关节周围皮下硬结、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别嘌醇片等降尿酸药物可溶解痛风石。非布司他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苯溴马隆片促进尿酸排泄;别嘌醇片抑制尿酸合成。药物治疗需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秋水仙碱片可用于急性发作期消炎镇痛,但无法消除已形成的痛风石。
2、手术切除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影响关节功能或反复感染的痛风石,可采用手术切除。常见术式包括痛风石刮除术、关节镜清理术。手术能快速去除局部沉积物,但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控制尿酸防止复发。合并关节畸形的患者可能需同时进行矫形手术。术后伤口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3、调整饮食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尿酸水平。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等高嘌呤食物,适量进食禽肉、豆制品。增加低脂乳制品、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其中樱桃可能有助于降低尿酸。需严格戒酒,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4、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可促进尿酸排泄,建议选择白开水、淡茶、碱性矿泉水。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排尿量维持在每日2000毫升以上,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以防夜尿影响睡眠。
5、控制尿酸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00微摩尔/升以下可使微小痛风石逐渐溶解。除药物治疗外,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急性发作。肥胖者应逐步减重,但避免快速减肥导致酮体升高抑制尿酸排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需同步治疗。
痛风石患者需长期坚持低嘌呤饮食,每日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关节受凉和损伤。定期复查血尿酸及肾功能,观察痛风石变化情况。急性发作时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缓解疼痛。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治疗效果。若痛风石体积增大或破溃感染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