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多数情况下不会直接导致耳聋,但可能引起听力下降。听力受损程度主要与穿孔大小、位置、是否合并感染以及治疗及时性有关。
1. 穿孔大小小穿孔通常仅造成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声音传导效率降低约10-15分贝;大穿孔可能导致中耳结构异常振动,听力损失可达30分贝以上。
2. 穿孔位置中央型穿孔对听力影响较小,边缘型穿孔易累及听骨链,可能引发更明显的听力障碍。鼓膜紧张部穿孔比松弛部穿孔更易影响声波传导。
3. 继发感染细菌感染会导致中耳炎性分泌物积聚,加重声音传导障碍。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还可能破坏听小骨,造成混合性耳聋。
4. 治疗延迟超过3个月未愈合的穿孔可能引起听骨链固定,需行鼓室成形术修复。长期慢性中耳炎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
建议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定期复查纯音测听评估听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