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症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膀胱训练、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及中医调理等方式干预。遗尿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膀胱功能发育延迟、睡眠觉醒障碍、心理压力或泌尿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
1、调整生活习惯控制晚间液体摄入量,睡前2小时避免饮水。减少高糖、含咖啡因食物摄入,晚餐宜清淡。建立规律排尿习惯,白天每2小时提醒排尿一次。家长需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
2、膀胱训练通过延迟排尿练习逐步增加膀胱容量,从尿意产生后延迟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30分钟。配合盆底肌锻炼,指导孩子收缩肛门肌肉5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训练需持续8周以上。
3、心理疏导避免因尿床责备孩子,采用奖励机制鼓励干爽夜晚。通过绘本、游戏等方式缓解焦虑,严重时可进行专业心理干预。家长需注意兄弟姊妹间的平等对待,减少心理压力来源。
4、药物治疗醋酸去氨加压素片适用于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者,能减少尿液生成。奥昔布宁缓释片可缓解膀胱过度活动,托特罗定片能降低逼尿肌敏感性。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定期复查疗效。
5、中医调理肾气不足型可用缩泉丸温补肾阳,脾肺气虚型适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针灸选取关元、气海等穴位,耳穴贴压取肾、膀胱反射区。推拿采用揉丹田、按揉三阴交等手法,10次为一疗程。
治疗期间家长应保持耐心,避免夜间强行唤醒排尿影响睡眠质量。白天可进行跳绳、爬楼梯等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冬季注意保暖,尤其保护腰腹部。若合并日间尿频、尿痛或尿液浑浊,需及时排查泌尿系统感染。多数患儿经系统干预后可显著改善,持续性遗尿需排除脊柱裂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