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不吃奶可能由生理性厌奶、喂养方式不当、口腔问题、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新生儿状态,必要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1、生理性厌奶新生儿在出生后2-4周可能出现短暂厌奶期,表现为吃奶量减少或拒绝吮吸。这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容量小有关。家长需保持喂养规律,避免强迫喂食,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若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体重下降,需就医排除病理性因素。
2、喂养方式不当奶嘴孔大小不合适、哺乳姿势错误或配方奶温度不适均可导致拒奶。家长需检查奶嘴流速是否匹配月龄,母乳喂养时应确保正确含接姿势。人工喂养时可将奶滴于手腕测试温度,建议使用标准口径奶瓶以减少吸入空气。
3、口腔问题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口腔疾病会造成吮吸疼痛。鹅口疮可见口腔黏膜白色伪膜,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舌系带过短需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行舌系带矫正术。日常可用无菌纱布蘸温水清洁口腔。
4、呼吸道感染鼻塞、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会妨碍呼吸与吮吸协调。可遵医嘱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缓解鼻塞,或服用小儿伪麻美芬滴剂减轻充血。保持环境湿度50%-60%,喂奶前清理鼻腔分泌物。
5、胃食管反流贲门发育未成熟易引发吐奶拒食,表现为进食后哭闹、弓背。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保护胃黏膜,或西甲硅油乳剂减少胀气。喂奶后竖抱拍嗝20分钟,抬高床头30度卧位。
家长应记录每日进食量、排尿次数及精神状态。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人工喂养需严格按比例冲调奶粉,奶具每日煮沸消毒。若新生儿出现嗜睡、尿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或发热,应立即前往儿科就诊。日常可通过抚触、被动操等方式促进胃肠蠕动,喂养时保持环境安静以减少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