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梗塞的预后与梗塞范围、治疗时机及基础疾病控制有关,部分患者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功能,但严重梗塞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
1、溶栓治疗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是核心手段,常用阿替普酶、尿激酶等药物溶解血栓,需配合头颅CT排除出血风险,溶栓后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
2、抗凝管理对心房颤动导致的栓塞需长期抗凝,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可降低再梗概率,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
3、康复干预病情稳定后需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肢体运动康复,针对构音障碍采用舌肌电刺激,平衡障碍者进行前庭康复,康复周期通常超过3个月。
4、病因控制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以下,同时纠正血脂异常,戒烟限酒可降低二次卒中风险。
发病后1年内是功能恢复黄金期,建议定期复查颈部血管超声,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吞咽困难者需调整食物质地,避免呛咳引发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