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可通过手法复位、注射治疗、手术治疗、中药调理、提肛运动等方式治疗。直肠脱垂通常由盆底肌松弛、长期便秘、分娩损伤、慢性咳嗽、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适用于轻度直肠脱垂患者,由专业医护人员将脱出的直肠轻柔推回肛门内。操作前需清洁局部,复位后需卧床休息避免腹压增高。长期反复脱垂者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避免自行操作导致黏膜损伤。
2、注射治疗通过向直肠周围注射硬化剂促使组织粘连固定,常用聚桂醇注射液或消痔灵注射液。适用于Ⅰ-Ⅱ度脱垂患者,需多次治疗且可能复发。注射后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需观察有无出血或感染。
3、手术治疗重度脱垂需行直肠悬吊术或经会阴直肠切除术,前者通过网状补片固定直肠,后者切除多余肠段。术后需预防感染并控制排便,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手术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和排便功能障碍。
4、中药调理补中益气汤加减可改善中气下陷型脱垂,含黄芪、白术等成分;槐角丸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需辨证用药并配合熏洗坐浴,如五倍子煎汤外敷可收敛固脱。中药治疗周期较长,需持续2-3个月。
5、提肛运动每日进行肛门收缩锻炼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每组收缩10秒后放松,重复20-30次。长期坚持能改善轻度脱垂,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避免在急性发作期或术后早期进行高强度训练。
患者应保持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预防便秘,推荐食用西蓝花、燕麦等食物。避免久蹲久坐和重体力劳动,咳嗽时用手按压肛门部位。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肛门功能,出现便血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建议每年进行肛门指检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