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近视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眼部营养供给、缓解眼肌疲劳来延缓近视进展,常用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1、气血调节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近视与肝血不足、气血不畅有关。通过针刺睛明、攒竹等穴位,或服用枸杞子、菊花等养肝明目类中药,可促进肝经气血上荣于目。临床常用复方如杞菊地黄丸,其成分熟地黄、山茱萸能补益肝肾,改善视物模糊症状。
2、营养改善采用决明子、密蒙花等具有濡养目窍作用的中药,配合富含维生素A的食疗方案,如胡萝卜猪肝汤。部分中成药如石斛夜光丸含石斛、人参等成分,可通过补充精微物质改善视网膜代谢功能。
3、肌肉松弛眼周穴位按摩和耳穴压豆可缓解睫状肌痉挛。推拿手法如开天门、推坎宫等能放松眼外肌,配合蔓荆子、夏枯草等具有舒缓眼肌作用的中药煎剂,对调节异常调节有一定效果。
4、体质调理针对脾虚气弱型近视儿童,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对阴虚火旺者采用知柏地黄丸。通过整体辨证改善患者易疲劳、畏光等体质偏颇,间接影响近视发展进程。
5、经络疏通采用梅花针叩刺膀胱经背部俞穴,或艾灸风池、大椎等穴位,促进头面部经络气血流通。部分医院会配合雷火灸等特色疗法,对改善青少年假性近视有一定效果。
中医治疗近视需配合科学用眼习惯,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饮食可适量增加蓝莓、菠菜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18岁以下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屈光度。若近视进展加速或出现视物变形,应及时结合现代医学验光配镜或角膜塑形镜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