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一般不会疼一辈子,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和日常护理后症状可明显缓解。
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通常与足底筋膜反复微损伤有关。早期症状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第一步行走时足跟刺痛,活动后减轻。急性期疼痛可能持续数周,通过减少负重活动、冰敷疼痛部位、穿戴足弓支撑鞋垫等措施,多数患者疼痛可在1-3个月内逐渐改善。适度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运动,如毛巾牵拉练习、台阶拉伸等,有助于缓解筋膜紧张状态。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控制炎症反应。
少数慢性病例可能因治疗不及时或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症状迁延。长期未愈的足底筋膜炎可能合并跟骨骨刺形成,此时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可能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局部注射治疗等介入方式对顽固性疼痛有一定效果。极个别患者若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能需要考虑筋膜松解手术。合并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畸形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可能延长,需配合定制矫形器进行长期管理。
预防足底筋膜炎复发需注意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在硬质地面。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运动前后充分拉伸小腿三头肌和足底筋膜。夜间可使用足踝支具保持筋膜伸展状态。若疼痛持续超过半年或反复发作,建议就医评估是否存在其他足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