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带血丝可能由肛裂、痔疮、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1. 肛裂排便时干硬粪便摩擦导致肛管皮肤撕裂,表现为便后滴鲜血伴肛门疼痛。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软化粪便,温水坐浴缓解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凝胶、地奥司明片等药物。
2. 痔疮直肠静脉丛淤血扩张引发,常见无痛性便血且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避免久坐久站,局部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草木犀流浸液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胶圈套扎或手术切除。
3. 肠息肉肠道黏膜增生形成赘生物,可能因摩擦出血呈现间断性血丝便。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较小息肉可在内镜下切除,较大息肉需腹腔镜手术,术后定期复查预防癌变。
4. 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导致肠黏膜溃疡出血,常伴腹泻腹痛。需完善结肠镜检查,急性期使用美沙拉嗪、泼尼松、英夫利昔单抗等控制炎症,必要时行病变肠段切除术。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适量食用西蓝花、香蕉、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若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消瘦、发热等症状应立即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