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实质性高血压可能由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等原因引起,需结合降压药物及原发病治疗控制病情。
1、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肾单位损伤,引发水钠潴留和肾素分泌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呋塞米等药物控制血压。
2、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肾小球硬化。典型表现包括微量白蛋白尿和水肿,需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并选用厄贝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
3、多囊肾遗传性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常见腰部胀痛和血尿,治疗需控制囊肿增长,配合替米沙坦、美托洛尔等药物调节血压。
4、慢性肾盂肾炎反复感染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影响肾脏调节功能。伴随尿频、腰痛症状,需抗生素抗感染,同时采用卡托普利、氢氯噻嗪等药物改善高血压。
建议低盐饮食并定期监测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血压控制不佳时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