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喝牛奶可能导致胃痛,主要与乳糖不耐受、胃酸分泌增加、牛奶温度刺激、胃炎或胃溃疡有关。
部分人群缺乏乳糖酶,空腹饮用牛奶时乳糖无法被充分分解,刺激肠道产生胀气、绞痛。乳糖不耐受者建议选择无乳糖牛奶或酸奶,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会短暂中和胃酸,但随后可能刺激胃泌素分泌,导致胃酸反弹性增多。胃酸敏感者可少量分次饮用温牛奶,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法莫替丁片。
低温牛奶直接刺激空腹状态下的胃黏膜,引发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建议将牛奶加热至40℃左右饮用,避免空腹食用生冷食物。
胃炎或胃溃疡患者空腹饮用牛奶可能加重黏膜损伤,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或灼痛。需完善胃镜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
饮用牛奶后出现胃痛建议暂停空腹饮用,伴有呕血、黑便等症状需及时消化科就诊。日常可选择低脂舒化奶,搭配面包等食物缓冲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