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后可通过伤口处理、血清学检测、免疫接种、药物阻断等方式干预。接触后感染风险与病毒载量、接触方式、自身免疫力等因素相关。
皮肤黏膜暴露后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5分钟,挤压伤口周围排出污染血液,用碘伏消毒液局部消毒。破损皮肤接触血液需评估暴露分级。
24小时内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需加强免疫。同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明确既往感染状态,指导后续预防方案制定。
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需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按每公斤体重0.06ml肌注,疫苗按0-1-6月程序接种,产生保护性抗体约需4周。
高危暴露者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药物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疗程至少4周。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出现异常及时调整方案。
接触后72小时内是干预黄金窗口期,建议至感染科或急诊科规范处置。日常避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