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边上长小疙瘩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淋巴结肿大、脂肪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穿刺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 毛囊炎毛囊炎多因局部清洁不足或细菌感染导致,表现为红色丘疹伴压痛。建议保持皮肤清洁,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外用制剂。
2. 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与皮脂腺导管阻塞有关,触诊为圆形囊性肿物。较小囊肿无须处理,继发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口服抗生素,必要时需手术切除。
3. 淋巴结肿大可能与邻近部位感染或免疫反应相关,常伴触痛感。需排查原发感染灶,针对病因治疗,如存在细菌感染可使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病毒感染则需对症处理。
4. 脂肪瘤脂肪瘤为良性软组织肿瘤,质地柔软可移动。直径小于1厘米且无症状者无须治疗,增大或影响美观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概率较低。
避免自行挤压疙瘩,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热痛或体积增大,日常注意耳周清洁,选择温和洗护产品减少皮肤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