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热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寒战、皮肤水疱或坏死,可能由链球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淋巴循环障碍、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 链球菌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破损侵入真皮层,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2. 皮肤屏障受损足癣、湿疹等皮肤病导致皮肤完整性破坏,增加细菌感染风险。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同时治疗原发皮肤病。
3. 淋巴循环障碍乳腺癌术后或丝虫病等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伴随肢体肿胀,需抬高患肢并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淋巴引流。
4. 免疫低下糖尿病、HIV感染等基础疾病削弱免疫功能。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感染,需控制血糖水平或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丹毒患者应避免搔抓患处,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