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因素失眠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放松训练等方式治疗。失眠通常由情绪压力、焦虑抑郁、作息紊乱、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可纠正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减少睡前焦虑;精神心理科医生可能采用正念减压或催眠疗法改善情绪性失眠。
2、药物干预短期可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需警惕药物依赖性与次日嗜睡副作用。
3、生活方式调整固定起床时间、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晚餐后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
4、放松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配合白噪音或冥想音乐能缩短入睡潜伏期。
建议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晚餐适量补充小米、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避免睡前过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