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可能由激素波动、炎症反应、神经压迫、病灶浸润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物理治疗、手术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1. 激素波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变化刺激异位内膜增生脱落,导致周期性疼痛。建议使用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孕激素如地诺孕素等抑制卵巢功能,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亮丙瑞林降低雌激素水平。
2. 炎症反应异位内膜出血引发局部无菌性炎症,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加剧痛感。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可缓解炎症,中药制剂如桂枝茯苓胶囊也有助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3. 神经压迫盆腔内异位病灶增大可能压迫骶神经丛,表现为持续性腰骶部放射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可短期止痛,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切除压迫性病灶。
4. 病灶浸润深部浸润型病灶侵犯直肠阴道隔或输尿管时,可能引起排便痛或排尿痛。需评估后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可配合GnRH-a类药物如戈舍瑞林预防复发。
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经期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调节雌激素代谢,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复查盆腔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