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压偏低可通过调整药物、补充水分、增加钠盐摄入、监测体位变化等方式改善。低血压可能与药物副作用、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肌缺血加重等因素有关。
1、调整药物部分降压药或抗心绞痛药物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建议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减少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硝酸酯类(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剂量,必要时更换为对血压影响较小的药物。
2、补充水分血容量不足会加重低血压,每日饮水应达到2000毫升左右,分次少量饮用。避免快速改变体位,站立前可先活动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3、增加钠盐在无肾功能异常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饮食中钠盐摄入至每日6-8克,选择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汤类。合并心力衰竭者需谨慎控制钠盐。
4、监测体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起床时应遵循"三个30秒"原则: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后再行走。记录每日不同体位血压变化。
建议冠心病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避免长时间空腹或高温环境,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时及时平卧并就医评估心肌供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