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损伤可能由药物毒性、酒精过量、病毒感染、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停药戒酒、抗病毒治疗、保肝药物等方式干预。
1、药物毒性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细胞坏死,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治疗需立即停用肝毒性药物,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等解毒剂。
2、酒精过量短期大量饮酒会抑制肝细胞代谢功能,出现恶心和肝区疼痛。戒酒是关键措施,严重时需静脉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3、病毒感染甲型或戊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会引发肝细胞炎症,伴随发热和陶土样便。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选用恩替卡韦等核苷类药物。
4、缺血缺氧休克或心力衰竭导致肝脏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转氨酶急剧上升。需纠正原发病因,同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护肝药物。
出现肝区不适或皮肤巩膜黄染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保持低脂饮食并严格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