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出现血块可能由凝血功能异常、局部血管损伤、术后护理不当、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压迫止血、药物辅助、创口保护、抗感染等方式处理。
1. 凝血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表现为血块松软易脱落。建议检测血常规与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片、维生素K1注射液等促凝血药物。
2. 局部血管损伤拔牙操作可能损伤牙槽骨内血管,形成较大血块。可通过局部冰敷减少出血,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创口,严重时需缝合止血。
3. 术后护理不当过早漱口或进食硬物导致血块脱落。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选择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配合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
4. 创口感染血块发黑伴异味可能提示感染,需清除坏死组织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炎,配合甲硝唑片控制厌氧菌感染。
术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进食温凉流质食物,若出血持续超过12小时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