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硬皮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
1. 反酸反酸是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的典型表现,由于括约肌无法有效阻止胃内容物反流,酸性胃液可能逆流至食管甚至口腔。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酸味或苦味,尤其在平卧或弯腰时加重。长期反酸可能腐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炎或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病是引起反酸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伴随胸骨后灼热感。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
2. 烧心烧心表现为胸骨后灼烧样疼痛,多发生于餐后1-2小时或夜间。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时,胃酸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炎症反应。烧心可能放射至背部或颈部,常与反酸同时出现。食管裂孔疝患者因解剖结构异常更容易出现严重烧心。治疗需避免饱餐和刺激性饮食,可遵医嘱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硫糖铝混悬凝胶、莫沙必利分散片等药物。
3. 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多出现在疾病进展期,由于长期胃酸刺激导致食管狭窄或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可能感觉食物停滞在胸骨后,需用水送服或反复吞咽。硬皮病引起的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常伴随食管蠕动减弱,吞咽困难更为明显。糖尿病神经病变也可能导致食管动力异常。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伊托必利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
4. 胸痛胸痛可能类似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与胃酸刺激食管黏膜或食管痉挛有关。疼痛可能向肩背部放射,易被误认为心脏疾病。部分患者夜间痛醒,坐起后缓解。长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可能加重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治疗需排除心脏疾病,可遵医嘱使用法莫替丁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铝镁加混悬液等药物。
5. 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是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的常见食管外表现,由于胃酸反流刺激咽喉或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多为干咳,夜间平卧时加重,可能伴随声音嘶哑或咽喉异物感。部分患者无典型反流症状,仅以咳嗽为主要表现。治疗需抬高床头、避免睡前饮食,可遵医嘱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羧甲司坦口服溶液等药物。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巧克力、薄荷、咖啡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餐后保持直立位2-3小时,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超重者需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胃镜、食管测压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长期胃食管反流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需定期随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