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进入呼吸道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胸部冲击法、气管插管术、支气管镜取出术等方式处理。食物误入呼吸道通常由进食过快、吞咽功能障碍、咽喉部肌肉松弛、食管狭窄、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和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环抱其上腹部,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利用膈肌上抬的力量推动异物排出。操作时需注意力度控制,避免造成肋骨骨折。该方法对坚果、果冻等固体食物阻塞效果较好。
2、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阻塞。将患儿俯卧于前臂,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在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拍击力度需使胸部产生明显震动,但不可过猛。可与胸部按压交替进行,对奶液、米糊等半流体食物误吸有效。
3、胸部冲击法针对意识丧失者采用仰卧位胸部冲击。将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快速向下按压5次,深度约5厘米。该方法通过改变胸腔压力促使异物移动,对肉块、年糕等黏性食物阻塞具有缓解作用。实施前需确保患者平卧于硬质平面。
4、气管插管术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适用于严重窒息且其他方法无效时。通过喉镜引导将气管导管插入气道建立通气通道,同时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清除异物。该措施能有效处理骨头、假牙等尖锐异物,但需警惕喉头水肿等并发症。
5、支气管镜取出术在全身麻醉下用纤维支气管镜探查并取出深部气道异物。适用于花生、豆类等易碎异物,或异物存留超过24小时的情况。术后需监测有无气胸、出血等风险,必要时使用氨溴索注射液、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药物促进排痰。
预防食物进入呼吸道应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进食时说笑跑跳。幼儿应避免食用整粒坚果、果冻等高危食品。吞咽功能障碍者可选择软食或糊状食物,必要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出现反复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急诊科或呼吸内科就诊,完善胸部CT等检查明确异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