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食用肉皮有一定好处,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肉皮主要含有胶原蛋白、脂肪等成分,对皮肤和关节健康可能有一定帮助,但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胃肠负担。
肉皮中的胶原蛋白经过消化后会分解为氨基酸,可能对维持皮肤弹性和关节健康有潜在益处。动物实验显示胶原蛋白肽可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但人体吸收利用率有限。肉皮经过炖煮后部分胶原蛋白可转化为明胶,有助于改善食物口感。常见烹饪方式如红烧肉皮、凉拌肉皮可保留较多营养成分,但肉皮脂肪含量较高,每100克猪皮含脂肪约30克,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肥胖风险。
肉皮中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谨慎食用。部分人群食用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腹泻等。肉皮嘌呤含量中等,痛风急性发作期应避免食用。市售加工肉皮制品可能含有较多添加剂,建议选择新鲜原料自行烹制。传统中医认为肉皮性平味甘,适合体质虚弱者适量进补,但湿热体质者不宜多食。
建议将肉皮作为多样化饮食的一部分,每周食用不超过2-3次,每次控制在50-100克。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食用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选择清炖、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避免高温油炸。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摄入,生长发育期儿童及减肥人群需控制用量。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