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瘢痕内异症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包块、月经异常及功能障碍。主要有瘢痕处周期性疼痛、可触及的质硬包块、经期症状加重、性交痛、排便排尿不适等临床表现。
1、瘢痕处周期性疼痛疼痛多与月经周期相关,表现为瘢痕部位在经前1-2天开始出现胀痛或刺痛,经期达到高峰,经后逐渐缓解。疼痛程度可从轻微不适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部分患者需服用止痛药物。这种疼痛可能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随激素变化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神经有关。
2、可触及的质硬包块在手术切口瘢痕处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状包块,直径通常1-5厘米,边界不清,质地坚硬,活动度差。包块大小可随月经周期变化,经前期增大伴压痛,经后期略有缩小。常见于剖宫产、会阴侧切等妇科手术后瘢痕,也可能出现在阑尾切除、疝修补等腹部手术后。
3、经期症状加重月经来潮时除疼痛加剧外,部分患者会出现包块表面皮肤发红、皮温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包块自行破溃,流出暗红色陈旧性血液。少数患者伴有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月经紊乱表现,可能与盆腔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
4、性交痛当病灶位于会阴或阴道手术瘢痕时,性交时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导致性功能障碍。疼痛多为深部撞击痛,在性交过程中或结束后持续存在,常伴有会阴部牵拉感。这种情况可能影响夫妻关系和心理健康。
5、排便排尿不适病灶压迫直肠或膀胱时,可出现经期排便疼痛、里急后重、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形成瘢痕挛缩导致直肠狭窄或尿潴留。需与肠易激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等疾病鉴别,通过盆腔超声或MRI可明确诊断。
手术瘢痕内异症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衣物摩擦刺激病灶部位,经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日常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及时至妇科或普外科就诊,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