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溃疡,可能伴随发热。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疱疹、手足皮疹、食欲减退,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并发症。
1、口腔黏膜疱疹口腔内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或溃疡,多见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疱疹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导致进食困难或拒食。部分患者伴有流涎增多,婴幼儿可能因疼痛而哭闹不安。症状通常持续3-7天,期间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或西瓜霜喷剂缓解疼痛。
2、手足皮疹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直径2-5毫米,周围有红晕,一般不伴瘙痒。皮疹可能发展为小水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约1周后自行消退不留瘢痕。皮疹初期可能误认为蚊虫叮咬,但呈对称分布是其特点。皮肤护理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3、发热症状约半数患者出现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1-3天。高热超过39℃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警惕并发症。发热期间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4、神经系统表现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脑炎或脑膜炎,表现为持续高热、嗜睡、呕吐、肢体抖动或抽搐。此类情况属于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临床可能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5、心肺并发症极少数患者发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或心肌炎,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ICU监护。可能与病毒直接损伤或炎症因子风暴有关,治疗需采用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维持循环。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加强儿童手卫生,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和物品表面。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溃疡。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或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