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是一种由输血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浸润影等。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可能与供体血液中的抗体、生物活性物质等因素有关,通常在输血后1-6小时内发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供体血液中的抗体与受血者白细胞发生反应,导致炎症介质释放,引发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肺泡水肿。这种损伤过程可能伴随发热、寒战、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肺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侧弥漫性浸润影,与心源性肺水肿表现相似但无心衰证据。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严重低氧血症,氧合指数通常低于300毫米汞柱。
部分病例可能出现非心源性肺水肿伴低血压,这种情况与中性粒细胞在肺毛细血管内聚集有关。少数患者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诊断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如输液过量、过敏反应或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实验室检查可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补体激活证据,但这些指标并非诊断必需。
预防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关键在于严格筛查献血者,特别是有妊娠史的女性献血者。临床输血时应密切监测受血者呼吸状况,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氧疗。治疗以支持为主,包括氧疗、必要时机械通气,严重病例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多数患者在72小时内症状改善,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输血前详细询问受血者输血史和妊娠史有助于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