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经常出现食物中毒主要与高温高湿环境加速食物腐败、微生物繁殖活跃、储存加工不当等因素有关。食物中毒可能由细菌污染、毒素积累、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细菌污染夏季气温升高导致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在肉类、蛋类中快速繁殖。未彻底加热的隔夜菜或生冷海鲜易携带副溶血性弧菌。建议食用前充分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出现水样便伴发热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口服补液盐Ⅲ等药物。
2、毒素积累潮湿环境促使霉变食物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发芽土豆中的龙葵碱毒性增强。误食后可能出现神经麻痹症状,需立即催吐并就医。苦杏仁等含天然毒素的食材应避免夏季长时间存放,烹饪前充分浸泡去除毒性成分。
3、寄生虫感染生食被污染的生鱼片、醉虾等可能感染肝吸虫、蛔虫等寄生虫。夏季水体中寄生虫卵存活率增高,凉拌菜清洗不彻底时易残留虫卵。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苯达唑片、吡喹酮片等驱虫治疗,同时避免生冷饮食。
4、储存不当常温放置的熟食超过2小时即存在风险,冰箱冷藏室温度需保持4摄氏度以下。切开的西瓜等水果需密封冷藏且24小时内食用,乳制品开封后应尽快喝完。使用保鲜膜隔绝细菌交叉污染,定期清洁冰箱内壁。
5、个人卫生疏忽处理食材前未洗手、砧板生熟混用会传播致病菌。户外野餐时昆虫叮爬污染食物,建议携带便携式酒精消毒棉片。出现频繁呕吐伴脱水症状时,家长需及时给儿童补充电解质溶液并送诊。
预防夏季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现做现吃,肉类海鲜充分烹煮,冰箱定期除霜消毒。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避免食用色泽气味异常的食物。出现持续腹痛、血便或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处理,治疗期间保持清淡流质饮食并补充足够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