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初期症状可能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血、黏液便、里急后重感等。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不适,症状随息肉增大逐渐显现。
1、排便习惯改变息肉刺激肠壁可能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出现排便不尽感。建议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2、便血表面糜烂的息肉可引起鲜红色血便,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需与痔疮鉴别,肠镜确诊后可选择内镜下切除,常用止血药物包括云南白药胶囊、氨甲环酸片。
3、黏液便炎症性息肉常分泌大量黏液,表现为粪便表面覆盖透明胶冻状物。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可配合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
4、里急后重低位直肠息肉易引发肛门坠胀感,排便后症状不缓解。需警惕绒毛状腺瘤等癌前病变,确诊后建议尽早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圈套器电切术。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进行粪便隐血筛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