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便秘可能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肠道菌群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方式改善。
1、膳食不足日常饮食缺乏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导致肠道蠕动减缓。建议每日摄入超过500克新鲜蔬菜,配合燕麦、糙米等粗粮,无须药物干预。
2、水分缺乏每日饮水量低于1500毫升会使粪便干结。成年人应保持每天2000毫升饮水,尤其晨起空腹饮用温水可刺激胃肠反射。
3、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高脂饮食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可能伴随腹胀、排气增多。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
4、肠易激综合征与内脏高敏感性及胃肠动力异常有关,表现为排便困难与腹痛交替出现。可考虑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渗透性泻剂,严重时需进行生物反馈治疗。
建议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每日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若超过2周未缓解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需及时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