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和湿气是中医理论中两种不同的病理因素,寒气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疼痛遇冷加重,湿气则以身体困重、黏腻不爽、舌苔厚腻为特征。
1. 寒气:寒气多因外感寒邪或阳气不足导致,常见关节冷痛、腹泻清稀、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需温阳散寒,可选用附子理中丸、桂枝汤等方剂。
2. 湿气:湿气常因环境潮湿或脾虚运化失常引起,表现为头身困重、大便黏滞、皮肤湿疹等,治疗需健脾祛湿,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平胃散等方剂。
3. 致病特点:寒气致病具有收引凝滞特性,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湿气致病具有重浊黏滞特性,易阻滞气机、缠绵难愈。
4. 调理差异:寒气调理需注重保暖温补,忌食生冷;湿气调理需保持环境干燥,适当运动发汗,饮食避免肥甘厚味。
日常可通过艾灸关元穴祛寒气,按压阴陵泉穴化湿气,若症状持续建议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