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循环和肺循环栓塞可能由静脉血栓脱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心脏瓣膜病、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严重程度取决于栓塞部位和范围,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等方式干预。
1、静脉血栓脱落久坐或术后制动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肺动脉。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
2、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或颈动脉斑块破裂后形成栓子,引发心梗或脑梗。伴随胸闷、肢体麻木,需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
3、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赘生物脱落,可能引发多器官栓塞。出现发热、皮肤瘀点,需应用青霉素、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4、恶性肿瘤胰腺癌或肺癌等分泌促凝物质增加血栓风险。存在消瘦、咯血等症状,需针对原发肿瘤进行放化疗,同时联合抗凝治疗。
突发意识障碍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建议穿戴弹力袜预防复发,定期监测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