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感染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血便或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症状发展通常经历早期胃肠不适、进展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终末期器官衰竭三个阶段。
1、腹泻水样便或黏液便每日可达10次以上,可能由细菌肠毒素刺激肠道分泌引起。轻度感染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严重需静脉补液。
2、腹痛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与肠黏膜炎症和肠蠕动亢进有关。热敷腹部可缓解症状,持续剧痛需排除肠穿孔可能。
3、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由内毒素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
4、血便肠出血型大肠杆菌可破坏肠黏膜血管,出现果酱样便。需立即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
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腹泻或血便时须及时就诊,治疗期间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避免食用生冷及高脂食物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