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可通过光疗治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该病主要由UGT1A1基因突变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
1、光疗治疗:蓝光照射可促进胆红素分解,新生儿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间歇性光疗,避免视网膜损伤。
2、药物治疗:苯巴比妥可诱导肝酶活性,需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有助于胆汁排泄,水飞蓟素胶囊可辅助保肝治疗。
3、营养支持: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喂养频率,成人应避免高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4、定期监测:每3-6个月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出现黄疸加重或陶土样大便需立即就医排除胆道闭锁。
患者应避免饥饿、感染等诱发因素,成年后仍需定期随访肝功能,女性妊娠期需加强胆红素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