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骨吸收方式主要包括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凹坑状吸收以及混合型吸收,与牙槽骨破坏程度和炎症进展密切相关。
1、水平型吸收:牙槽嵴顶呈均匀降低,多见于慢性牙周炎早期,可能与菌斑堆积导致的局部炎症有关,需通过龈上洁治和口腔卫生指导控制进展。
2、垂直型吸收:骨缺损沿牙根纵轴方向形成角形吸收,常见于侵袭性牙周炎,与宿主免疫反应异常相关,需结合龈下刮治及抗生素治疗。
3、凹坑状吸收:表现为牙槽间隔中央凹陷性破坏,多与咬合创伤或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需进行咬合调整联合骨移植手术修复。
4、混合型吸收:同时存在水平和垂直吸收特征,提示疾病进展至中晚期,需综合牙周翻瓣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治疗手段。
建议定期口腔检查,控制菌斑并戒烟,重度骨吸收患者需及时进行牙周专科评估和干预。